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回顾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肇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早在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曾莅校视察,发表了“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著名演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胡锦涛、江泽民同志亲自接见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给全校师生以极大鼓舞和鞭策。在一个多世纪的征途上,学校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始终秉持“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57位海内外院士,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9位工程设计大师,有学界泰斗、工程界翘楚和社会名家,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曾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早年参加革命,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竺可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创立了‘物候学’。还有一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修建的。”
学校为铁路而诞生,因铁路而发展。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2006年7月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我国所有城市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到著名的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建设;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到正在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这些成就无不饱含着西南交大人的智慧与心血。当前,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07年至今学校共获得17项国家级科技奖项,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新的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还建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产业集团连续十一年获得四川省校产综合评比一等奖。2012年,学校正式加入国家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面向未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以及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已经制定完成并启动实施了《西南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暨“十二五”发展规划》,正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针,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强校、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成果强校和国际化战略,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及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广泛联合社会力量及多方资源开展协同创新,积极推进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培养造就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具有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矢志奋斗!